首页

优美高跟鞋调教网站

时间:2025-05-24 21:54:53 作者: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贵州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浏览量:44587

 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题:宁夏“守”艺人指尖“塑”百态“寄”乡情

  中新网记者 于晶

  一块泥巴,通过揉、捏、搓、刮、刻就变成了村头聊天的妇女、炕头打牌的汉子、嬉戏玩耍的孩童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的手中,这些泥人有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,或大笑、或低头思考,仿佛有了生命。17日,记者走进王永红的工作室,走进一个由泥土精心雕琢的世界。

王永红的泥塑作品。受访者供图

  “人物的头部塑造,就像做加减法一样,多一步少一步都会让形象发生变化。”与泥塑结缘已有30余年的王永红说道。造型生动的泥人作品铺陈在展架上,诉说着自己的故事,工作室内仿佛回响着泥人们的对话和欢歌笑语。

  作品《开脸》中,一位老妇人拿着丝线,给待嫁的姑娘开脸,老妇人看上去特别慎重,姑娘则一脸幸福;《庄户人》中,一众人坐在大树下、石碾子旁,有的端着碗,有的蜷着腿,有的捂着袖口……王永红说,这些题材,都是她记忆中的庄户人最为本真的样子。

  王永红的“泥塑”来自农村生活。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孩子,王永红的泥塑属于黄河泥塑。据了解,黄河泥塑的材料为黄河红胶泥,不加任何辅助原料,通过打碎、晾晒、过筛、泡制、摔打、揉捏等完成精细的炼泥过程,再制作成各种泥塑作品。

  “小时候,没啥玩具,那会儿,捏个泥人都能当个宝贝玩很久。”回忆起童年,今年56岁的王永红记忆犹新,乡下的一草一木,乡亲们淳朴的笑脸总是在她眼前浮现。

  王永红指着桌子上几个泥人小孩,他们或背或扛,或牵着骆驼驮着一捆捆甘草,嘻嘻笑笑的。“这就是我们小时候。”王永红说,以前勤工俭学,经常去山里采中药材,麻黄、甘草、苁蓉等。往昔的情景被王永红以泥塑的方式重现。

  出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,2006年,王永红开始创作“一个村子的故事”系列作品,她以黄河岸边人物和历史记忆为主题,通过一系列场景式的泥塑作品,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居住在黄河岸边孩子们的生活场景、童趣游戏和街巷市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一一呈现。

  《村长》《媒婆》《回娘家》《山里娃》《开脸》《庄户人》等一系列作品,具有浓郁宁夏乡土气息,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。未经染色打磨的红胶泥透着质朴的年代感,配上憨态可掬的人物表现的生活场景,瞬间将人们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情境。

  王永红的农村题材泥塑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,还走出了国门,先后代表宁夏参加法国、葡萄牙、德国、比利时等一些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为传播和传承泥塑手艺,王永红还开设了泥塑课堂,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,让孩子们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。

  “我的梦想是用泥巴建一个老村子出来,以后所有老村子都消失的时候,人们还能通过我的作品,回忆起自己当初的生活,找到独有的那份乡愁。”目前已经做了近2000件作品的王永红说,她会一直做下去,村子的题材永无止境,村子的故事,讲不完。(完)

【编辑:刘湃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、陕西宝鸡考察引发干部群众热烈反响

刘宁霞和一些网友予以谴责,“为了流量什么都干得出来”“永久封禁,不给任何机会”,并向平台管理方举报。平台方10月22日上午对该博主作出“作品优化提示”。目前,该博主的账号已被设置为私密账号,网友无法查看其短视频内容。

商务部:将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

今年年初,得知丈夫春节要留在北京上班,际冉脑海中带着孩子去北京过春节的念头愈发强烈。“当时许多名校都宣布向社会开放校园,正好能带孩子去逛逛,借大学的教育氛围和资源给孩子开开眼界。”出发来北京前,际冉早早研究起大学参观攻略,等孩子期末考完试就立刻动身。

赵乐际会见安哥拉总统洛伦索

最终,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,蒋涛将一列列火车“穿针引线”地接进站内,并用最短的时间将列车安全开出。“让旅客早一点平安返乡,是我们每一名车站值班员的期盼。”蒋涛说。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宣传片首次亮相赞比亚首都卢萨卡

先说“灭火球”。根据商家描述,灭火球遇到高温时会自行启动,爆炸瞬间将灭火药剂喷洒出去,起到灭火效果。日常生活中,在一些电动自行车存车棚内可以看到这种产品。

小新探宝:走进莫奈的时空花园——《鸢尾花》

家住昭通市镇雄县的付女士,因出现头晕乏力、频繁发热等症状,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”。巨额的治疗费用一度让这个困难家庭陷入绝境。2023年,付女士曾参保了“昭通惠民保”,并且因为属于“三类对象”之一,也享受了特困、孤儿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“三类对象”应保尽保的优惠政策。确诊治疗后,今年3月1日“昭通惠民保”共计赔付超61000元,缓解了付女士的高额治疗费用压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